1949年创刊的《人民文学》王 军
文艺报2019.10.23
1949年7月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前身)在北平中法大学成立。上午,丁玲主持大会,茅盾致开幕词,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讲话。下午,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章程草案,并进行了选举。7月24日上午,大会选举常务委员会21人,茅盾为主席,丁玲、柯仲平为副主席。最后,郑振铎致闭幕词。
新通过的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章程第一条规定:本会定名为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简称全国文协)。章程第三条规定了宗旨:团结全国一切爱国的民主的文学工作者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起,为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文学而奋斗。章程第十七条规定,全国文协常务委员会下设编辑出版部,负责编辑并出版刊物、丛书与资料等。7月29日上午,新成立的全国文协在东总布胡同22号机关召开第一次常务会议。会议决定由艾青、钟敬文、何其芳负责编辑部(后为艾青、靳以。编辑部人选原有丁玲、欧阳山,后去掉了)。丁玲临时提议,应在文联内设立全国编辑刊物委员会,并拟请茅盾兼任主任委员。会议决定成立人民文学编辑委员会。8月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报眼位置刊登了《全国文协出版〈人民文学〉》:“【本报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顷决定出版月刊一种,定名为‘人民文学’,由茅盾、欧阳山、冯雪峰、艾青、何其芳分任编辑委员,茅盾任主任委员,社址已觅定北平王府大街多福巷十六号(‘华北文艺’社旧址),现正积极筹备中,闻十月一日即可与读者见面。”这里面透露出时间和地点两个重要信息。“人民文学”准备于10月1日与读者见面,这份筹备中的第一个全国性文学期刊,准备向新中国成立献礼。从地点上看,多福巷16号是原《华北文艺》编辑部所在地(后来又成为丁玲的宿舍)。《华北文艺》于1948年12月25日在河北石家庄创刊,是文艺月刊,主编欧阳山,由华北文艺界协会编辑部编辑。1949年5月1日迁往北平,7月1日出至第六期终刊。第六期上刊有《中共中央致文代大会贺电》《文代大会电中共中央暨毛主席致敬(电)》原文。《华北文艺》编辑秦兆阳、王燎莹又都成为创刊后的《人民文学》编辑。1949年9月23日,毛泽东给茅盾写信:“雁冰兄:示悉。写了一句话,作为题词,未知可用否?封面宜由兄写,或请沫若兄写,不宜要我写。”这是茅盾请毛泽东为《人民文学》题写封面刊名,毛泽东给他的回信。毛泽东虽然没有题写刊名,却为即将创刊的《人民文学》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毛泽东的题词,确立了《人民文学》权威的历史地位和神圣的社会职责。
▲1949年9月,毛泽东为《人民文学》创刊号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学》首期出版,这是全国性第一份文学期刊,刊名由郭沫若题写(1976年复刊后的刊名题字经毛泽东同意改用毛泽东题字)。编辑者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人民文学编辑委员会”,地点没有设在多福巷16号,而是设在文协机关所在地东总布胡同22号,主编茅盾,副主编艾青。成立于1948年的出版工作委员会,是负责接收北平乃至全国出版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它决定出版的新中国第一批中央级期刊只有9种,文艺方面的是《文艺报》和《人民文学》。而《人民文学》是唯一专门发表文学作品的刊物。人民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分别承担了《人民文学》的出版和发行工作。1951年,《人民文学》由新成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58年1月,《人民文学》不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经营,改由《人民文学》编辑部自己发行。1958年8月1日,成立于1953年的作家出版社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开,成立单独机构,划归中国作家协会领导。1980年初,中国作家协会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个刊物《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人民文学》复刊号(1976年01期)
今年是《人民文学》创刊70周年,在凝视出发点中重温初心,在回望来时路中铭记使命:“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正如茅盾所说:“通过各种文学形式,反映新中国的成长……创造富有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人民文学。” 正如巴金所言:“它会来,它一定要来……要迎来一个灿烂的黄金时代。” 正如铁凝所祝福:“未来它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它将和时代与人民一道,迎来更壮丽的风景!”
50元任选5期(含快递费)
点击这里进入选购页面